close

下課,準備打掃囉!

準備收拾教學的東西,

要去巡孩子們打掃的狀況,

同學A:「老師!他剛剛說不好聽的話。」

老師:「他說了什麼呢?」

同學B:「他說『我死定了』!」

通常孩子們很容易聽到某些關鍵字,

就會想要替自己出口氣,

同學A:「我沒有!沒有!沒有!」

見孩子卻喊越大聲

跟老師告狀。

但是......!

一定要先弄懂事情的來龍去脈,

要明白孩子們所做出的行為,

背後都有一個原因

老師:「同學說你剛剛對著他說『你死定了』是嗎?」

→先進行確認

同學A:「我沒有。我只是說死定了。」

老師:「但是意思其實是一樣的對嗎?」

我看見小朋友非~常~些微的點頭之後

(這位孩子只要是被說中就會有這樣的表現)

(先大力地否認,玩文字遊戲,再來承認)

老師:「那是發生了什麼事呢?」

不帶批評的詢問是很重要的。

同學B說:

「我就說他一年級的時候,常常會說謊、拿別人的東西,都說不聽。」

老師:

「我想知道,為什麼打掃時間會突然講同學以前發生的事情呢?難道剛剛有發生什麼事嗎?」

我看著同學B,再進行一次確認。

並且在同學A的情緒快要崩潰的時候,

陪著孩子深呼吸,倒數5秒鐘,

不夠的話,就再繼續倒數。

同學B:「對啊!他以前做錯事情都不會承認,還會拿別人的東西,根本講不聽。」

同學A在一年級的時候,確實會有這些行為。

老師:「等一下,你有沒有發現,你說的是一年級的事情呢?」

同學B:「對啊!可是到現在還是一樣啊!」

老師:「你想一想,真的都沒有進步嗎?」

同學B語塞的看向同學A,不發一語,

只見同學A委屈到坐在一旁哭泣著。

老師:「你說的可能是以前的事情,現在同學已經在進步了,請你看見同學的進步。」

「而且剛剛上課時,你才罵同學是『老人痴呆症』,嘲笑同學不會回答問題。」

「請問你有資格說別人的不是嗎?」

因為不是第一次,同學A這樣說其他人的問題,

而且還要反覆地說,一直說,彷彿這樣說會顯得自己比較棒一樣。

我在輔導課程中聽到蔡毅樺老師這麼說,

我一直記在心裡:

「重複發生的行為,很有可能就是孩子的議題。」

我猜測這位孩子其實很需要「自我肯定」,

他需要藉由貶低他人的價值,

來獲得自己的成就感。

但這樣只會讓自己陷入「我不夠好」的漩窩當中。

 

同學B見同學A開始大哭,

在輔導當中的Goodmoment,

其中一樣就是開始哭泣,

我想可能是戳中了什麼點,

所以同學A開始眼眶泛淚。

或許他此時此刻明白,

用這樣的方式並不能獲得肯定。

我輕輕拍拍孩子們的肩膀,

老師:「拍拍自己,多看看自己的優點,你們都是很有特色的人,我們需要學習寬恕他人的過錯,因為我們不是完美的人,對嗎?」

孩子們互相對看,點點頭之後,

便一起去打掃,雖然只剩下大約五分鐘的時間,

但兩位同學的情緒馬上恢復穩定,

有說也有笑,

馬上就把地掃好了。

 

同學A在打掃時還說,我這兩個星期一直肚子痛,

我阿嬤說是被學校的石頭詛咒了。
(挖學校石頭的詛咒)

我聽了哭笑不得。

 

 

內容均經過匿名修改,

如有雷同,純屬巧合。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初星 true shin★≡ 的頭像
    初星 true shin★≡

    初星 true shin★≡ 陪你好好走心的朋友

    初星 true shin★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